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CEO詹纯新出席仪式,并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梅洪亮,中联重科独立董事黄珺,监事熊焰明,职工监事刘小平,联席总裁王永祥、罗凯、唐少芳共同推杆,启动开园。中联重科在长高管及老领导,来自海内外的客户代表、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广大员工,一起见证了这一里程碑时刻。
△中联智慧产业城起重机械园区开园仪式
全球首个全工艺流程智能智造起重机园区,每18分钟下线一台起重机
中联重科联席总裁、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总经理罗凯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起重机械园区正式开园,是中联重科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中联重科在工程起重机领域的进一步深耕和拓展,更体现了中联重科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公司将以新园区为平台,不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将这里建设成未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工程起重机智能制造工厂,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将继续坚定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产业生态建设,推进全球化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融入全球,与广大客户朋友们一起,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海内外嘉宾参加中联智慧产业城起重机械园区开园仪式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梅洪亮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中铁建设圆满完成中联智慧产业城起重机械园区建设任务,推动项目成为“工程机械之都”长沙的智能制造新地标。中铁建设愿与中联重科一道,共同探索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创新和产业培育,持续推动双方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据介绍,中联智慧产业城起重机械园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园区建设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规划智能产线56条,其中黑灯线4条,共配置各类机器人500余台,主要结构件均采用机器人自动制造,每18分钟就可下线一台起重机,是全球首个覆盖轮式起重机所有部套、全工艺流程的智能园区,单位面积产值、人均产值均达到行业峰值。
△中联智慧产业城起重机械园智能工厂一景
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亮相,60多款起重机创新产品“大阅兵”
开园当日,中联重科下线了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此次打造的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是中联重科继打造2000吨、2400吨世界级明星产品后,再一次突破自我创造的新纪录,充分彰显了中联重科引领全球工程起重机械攀登新高峰的卓越创新实力。
△中联重科下线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
据了解,该产品主要针对陆地超大、超高风机安装开发,工况覆盖6MW~10MW风机安装,是行业唯一能满足185米高度风机安装的全地面起重机(相当将5米宽12米长160吨的重物吊到65层楼高度), 产品拥有标准3米宽度设计的10桥全地面底盘,创新了整机高集成设计、长柔大惯量臂架平稳安全作业控制等多项先进技术,装备了中联重科自制的行业承载能力最强的超重载车桥,让这个“巨无霸”具备技术含量最高、起重性能最强、风电吊装工况覆盖最多、转场施工最便捷等多项“行业之最”, 引领全球全地面起重机进入4000吨级的新时代。
活动现场,中联重科还展示了60多款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端智能绿色产品,涵括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越野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等五大产品系列,全面展现了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创新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中联重科加速推进“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的全球化战略,在产品端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本土化开发及适应性改进,产品受到了海外客户广泛青睐,广销全球各地。此次展示的产品中,既有面向欧美市场的高端系产品,也有面向中东、印度、东南亚的高性能产品,还有面向南美区域的ZMC全轮转向系列、面向俄语区的极寒和全驱系列等区域适应性强的产品,体现了中联重科面向全球研发、制造的国际视野,见证着公司凭借出色的产品性能和卓越的技术阔步全球的坚实步伐。
资料显示,中联智慧产业城创新逾150项行业领先技术,汇聚了12个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20条无人化“黑灯”产线、300条行业领先的智能产线和2000多台工业机器人,700余项产线专利技术,1个国际标准秘书处。在这座有感知、会思考的智慧产业城里,通过智能排产、工业AI、数字孪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数字化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可实现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每7.5分钟生产一台剪叉式高空作业机械,每18分钟制造一辆起重机,每27分钟打造一台臂架泵车。项目达产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
△中联智慧产业城总部科研大楼
随着此次起重机械园正式开园以及总部科研大楼的入驻,意味中联重科以中联智慧产业城为核心载体,以总部科研大楼为智核中枢,全面开启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全球化的新时代。中联重科将坚定科技创新,依托中联智慧产业城这个世界级先进智造高地,持续推动和引领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为实现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转型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