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栉风沐雨、薪火相传。
看今朝,步履铿锵、行稳致远。
展未来,自强不息、矢志拼搏。
百十一载,浙江中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以金融科技赋能为引擎,与浙江经济社会相融共生,走出了坚实的发展步伐,全行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获评浙江省“民企最满意银行”、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连续五年荣获省政府“在浙金融机构支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优秀单位一等奖,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一以贯之,奋楫笃行,浙江中行走出了一条凝心铸魂的强基之路。
起于百废待兴之际的浙江中行,始终高举金融报国大旗,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从抗击北洋军政府“停兑令”,到发行债券扶持地方经济,吸收侨汇支援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为人民谋福利,提供了生动的历史实践。岁月奔涌,浙江中行红色血脉始终不变,政治信仰愈加坚定。
浙江中行党委注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开展学习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抓好干部领学、专题研学、现场践学、个人自学等“规定动作”,用好浙江丰富的红色资源,邀请浙江省党纪学习教育“百名骨干讲师团”成员开展专题授课,赴楼曼文故居、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华为数智创新体验中心等开展现场教学。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印迹——中行行史文化”主题活动,组织“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传承中行红色基因”系列活动,绘制“红色教育地图”,辖内各级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研学,在嘉兴南湖红船旁重走一大路,踏进安吉余村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伟力,到枫桥经验纪念馆、李祖村等地参观践学,将红色信仰转化为新时代广大干部员工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使命情怀。
一体发力,担当作为,浙江中行走出了一条守正创新的发展之路。
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从牵头支持浙江第一码头、浙赣铁路、钱塘江大桥等重大基础工程,发放抗战胜利后第一批“复工贷款”,再到支持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苍南核电项目建设,浙江中行始终坚持以稳定金融秩序、振兴实业为己任。立足新发展阶段,浙江中行心怀“国之大者”,全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把握浙江科技资源聚集、绿水青山环绕、民营经济发达的特点,浙江中行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金融支持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切实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科技金融,设立科技金融中心,累计为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超过14741户,授信余额超1300亿元。聚焦绿色金融,搭建企业客户ESG评价模型与系统,获评“2023年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年会”重要成果并获保尔森基金会推荐。聚焦普惠金融,投产“中银i普惠”平台,迭代升级浙江区域特色涉农产品。聚焦养老金融,为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按CCRC(持续照护退休社区)理念规划的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提供贷款支持。聚焦数字金融,与杭州市滨江区政府签订“中国数谷”战略合作协议,落地“中国数谷”等杭州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不断强化金融创新。打造集“金融+党建+治理+服务”四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场景,实现浙江省11个地市全覆盖,叙做近百个项目,同时在山西、雄安等地落地。
一往无前,砥砺前行,浙江中行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奋进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政府的关怀领导下,中国银行涅槃重生。浙江中行始终与脚下这片热土同呼吸、共命运,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率先引入信用卡、ATM机等服务,开办了多项全国首笔业务,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进入新时代,浙江中行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国内某民营航天企业在航空航天领域积极实践,服务企业完成全球首枚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成功入轨。紧跟示范区发展步伐,率先投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成立长三角一体化专业支行,围绕“中国银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加快对先进制造业信贷投放节奏,在舟山落地全国首笔保税油品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成功办理“义新欧”中欧班列项下出口贸易融资业务。推进产品服务差异化,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成功获批系统内首个“境外支付机构自贸区NRA 账户开展跨境电商收款”资质,发挥“中银跨境e商通”、“中银跨境e采通”等线上化产品优势,推动外贸新业态业务发展。打造支付便利化特色网点,创新实时动态货币转换(DCC)服务等外卡收单产品,授权160余家酒店前台、机场为外币兑换点,投放8台外币自助兑换机,切实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
百年恰芳华,中行正青春。展望未来,浙江中行将坚守金融本源,发挥好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和“血脉”作用,积极投身主战场,争当金融主力军,以实际行动担当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主力军,谱写践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浙江新篇章。(应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