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1岁多了,怎么还不会说话?」
「我的孩子2岁了,会叫爸爸妈妈但其他字汇很少听到,这是正常的吗?」
「爸妈自己小时候也很晚才说话,孩子晚点说话应该没关系啦!」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开口说话」过度紧张,一直强迫孩子开口。也有些家长则对于孩子说话,认为「贵人语迟」过于忽视。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语言发展,抓住3岁前语言发展黄金期呢?
重视眼神交流:语言发展较慢的孩子,更要重视眼神的交流,2岁孩子有意义、社会性的姿势表情越多,有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
注重孩子的兴趣:观察、等待、聆听孩子所做的一切,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然后加入孩子。
增加理解力:还没有语言的孩子,要先重视听理解能力,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说得少,强调重点,经常重复。
模仿孩子语言声音:刚开始孩子出现少数的语言时,大人记得跟着孩子「重复」一次,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语言能引起大人关注,孩子会乐于发出声音。
当孩子的解说员:孩子还没有语言时,家长要当孩子的解说员,当孩子有需求时,不是直接给予,而是说出孩子需求如「喝水」,当孩子指某物品时,说如「吃饼干」,让孩子能将语言和事物、情境链接,帮助语言记忆。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设置条件让孩子有机会去说话或者提问题。
说话生气勃勃,活灵活现,配合肢体语言:引导2岁前的孩子说话,情绪高涨,表情夸张,配合肢体动作可帮助语言词汇记忆与链接,使交流过程更加有趣。
在游戏和音乐中引导语言:陪伴孩子利用音乐与游戏情境中,自然的引导语言比要求孩子跟着大人仿说有用,如扮家家酒游戏、同孩子唱歌。透过与同龄孩子的游戏音乐互动,更可以刺激孩子更多词组及句子的形成。
亲子共读与户外经验:每天亲子共读20-30分钟,可以明显的增进发展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只在家中语汇丰富性会较少,建议多给孩子户外经验,如看车、小狗和猫等,能有效的增加语汇连结。
男女语言有差异:男生的语言发展比女生慢一些,因此引导男生说话,要简化语词、加强语调、慢慢地走,慢慢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