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清溪村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故乡,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为助力文学引领乡村振兴,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将清溪村打造成作家和文学艺术爱好者们的友好交流互动的“窗口”。8月17日—8月19日,《人世间》作者、茅盾文学奖得主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来到清溪村,以文学交流和采风为目的,开展“文约清溪·传承有声”梁晓声益阳行系列活动。
8月18日上午九点,梁晓声来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清溪书屋——梁晓声清溪书屋进行参观。在简单的欢迎仪式后,书屋管理员指引着梁晓声走到书屋前方,在小提琴的伴奏下,欣赏了合唱团的小朋友们带来的《人世间》的主题曲表演,纯净的童声传递出家里的亲切和温暖,热情欢迎梁晓声“回家”。
随后,在书屋管理员的指引下,梁晓声仔细参观了全屋。根据作家知青文学风格打造的主题墙以及历史老物件、粉丝留言墙,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活动现场,青年作家代表、青年读者代表和来自高校的研究生,与梁晓声在书屋围坐进行了交流。就如何开展文学创作,如何能写出能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梁晓声说,文学创作的题材大多源自于现实生活,写作者要有足够的生活储备,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时,他说到文学作品文学即人学,写作第一是写人,作者要把文字、细节都给到他者。其次,写作者需要打开自己的内心,需要调动自己对话社会的真实感触,带着真情实感进行写作,让更多人认识笔下的他者。
随后,梁晓声还深度游览了清溪文学村,参观了作家出版社清溪书屋、周立波故居,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等。
下午3点,“文约清溪·传承有声”梁晓声《清溪一课》—文学讲座交流活动,在读者们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序幕。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但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总是相似的,一场媒体人与作家之间的跨界交流,“清溪对话”就此开始。梁晓声提醒媒体应该具有引导青年成长的社会责任感。
在“清溪对话”后,由梁晓声讲授的“清溪一课”《关于文化自信的随想》也精彩开课,结合自己的经历,畅谈文化自信,多次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开卷有益。他说“文学作品是使一个人成为读书人的桥梁”,“中国作品中有很多文学现象是可以激发读者想象力的”。
不再仰望别国文学,才能够从自己的文学和文化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梁晓声的“清溪一课”不仅是一场知识与智慧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与文化的传承。
拿起书,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清溪村开出璀璨的花,推动文学成为滋养新一代青年心灵的甘露。
本次“文约清溪·传承有声”梁晓声益阳行活动,清溪文学村有效利用文学力量赋能乡村振兴,通过举办名家面对面交流活动,以文育人,弘扬文学之美,发现阅读的乐趣,激发人们对文学的热爱,培育一批具有蓬勃创造力的文学新人。感受乡村振兴,共话文学未来,本次活动也推动了益阳清溪村“乡村+文学+旅游”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