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1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本是应该梦幻美好寒假的时光。胡鑫宇,一位在亲朋好友眼里品学兼优的中学生,无论是认识胡鑫宇的亲戚朋友,还是与他最亲近的父母亲,都没意识到胡鑫宇早就悲观,消极的心理。所以,因为没有及时的心理疏导,导致了胡鑫宇内心不断自闭悲观,最后导致了悲剧。
然而,胡鑫宇事件是否对那些培养孩子的父母们产生了警醒呢,或许对于部分家长确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另一些家长来说,这依然是件可大可小的事件,通过对相关人群的调研以及采访,我了解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杭州,这个浙江经济最发达,科技最成熟,思想最开阔的城市,有一对父母期望望子成龙。他们每天都给儿子灌输思想,通过找关系,帮本成绩达不到要求的儿子送到了本省最好中学之一的重点班。儿子的生活每天围绕着学习两个字,毫不停歇,少有休息,但他发现他依然排在班级的末尾,这令他深感沮丧。久而久之,儿子得了抑郁症。但这丝毫没有改变其父母的想法,确诊之后,他们把儿子送到了另外一个重点中学就读,每当有亲戚问起,他们的回答总是令人惊诧:“抑郁症嘛,正常的,高中生里哪没有几个呀,现在努力冲刺一把,到大学就好咯。”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普及度在我国仍然较低,在我进行了搜索资料后发现,高中生抑郁检出率超40%,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只有6.4%。
甚至,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人数竟然相当于尼泊尔的全国总人口。
另外,父母无法发现孩子心理问题也是问题之一,因此,我通过对相关社会群体的采访以及调研,专门总结了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生人群可能会有的特征:
1.情绪问题
如焦虑、抑郁、愤怒、孤独、无助等。这些情绪问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
2.行为问题
一些青少年会出现不良行为,如吸烟、喝酒、滥用药物、早恋、逃学、打架等,这些行为不仅会危害他们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3.人际关系问题:
青少年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们需要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如孤独、社交恐惧、不良交友、欺凌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4.自我认知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表现在自我认知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建立自我认知,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容易出现自我认知问题,如自卑、自大、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学习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表现在学习上。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成绩是他们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容易出现学习问题,如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总而言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它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同时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在我进行采访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让我惊诧的地方。一位高中生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他说他其实特别想帮身边的同学及朋友解决相关的心理问题,但他苦于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害怕他的行动反而会激化别人的心理问题。我听完后感到好奇:别的人会不会也有同样的苦恼呢?于是,我向被采访者们提出了相关的问题,结果令人惊讶,我发现,许多人的观点和那位高中生一样,他们想帮忙却不知道怎么帮,最终也就成为了所谓的“默默旁观”。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所谓青春,就是心理的年轻。”中学生正值青春,正是心灵发育的关键时刻。在他们心理依旧年轻,不成熟的时候,正是消极,悲观想法“攻入”内心的最佳时机。所以,不只是中学生们的父母,还有中学生自己,都要积极互相沟通,了解彼此内心所想,积极避免此类问题。如中学生有消极的想法产生,也应及时向父母倾诉,解决相关心理问题。
大家可能会有些疑问,那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到底是由什么导致的:是他们自己的内心?是对学业以及父母带来的压力的不堪重负?还是来自时代赋予他们过高的期望?我认为,这取决于中学生身处环境变换多样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他们本身的内心,周遭的亲人,以及繁重的学业压力。但需要知道的是,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是伸向中学生的最后那柄屠刀。(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高一 黄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