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青年学生赴金华武义大田乡开展实地调研
7月16日至17日,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童“研”无际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金华武义大田乡武义县东井农机服务有限公司、紫冠蓝莓庄园和倩玲黄桃基地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图为浙师大童“研”无际社会实践团队合照(施优娴摄)
做好水稻大文章,沃野奏响丰收曲
7月16日,实践队员前往武义县大田乡“千亩稻田”实地学习,对话新农人,深入调研新质生产力在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生动应用。稻田里,现代化收割机正在高效作业,饱满的稻穗在机器轰鸣中被迅速收割,生动诠释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智慧丰收图。实践队员还在稻田负责人尤志福的带领下,参观了武义县东井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全速运行的种子精选加工包装流水线和自动化育秧车间,近距离观察粮食烘干机高效作业,体会高科技农机带来的便捷,用数字赋能实现乡村现代化农业“质效双优”。近年来,武义县大田乡近年来大力推动科技兴农,通过典型带动、技能培训等方式,助力农业机械化再提速,以尤志福为代表的新农人发挥着重要示范带动作用。实地学习使学生们受益匪浅,认识到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改造传统农业,不仅可以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农业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加深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的同时,在心中埋下一颗助力农业振兴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员与稻田负责人开展访谈(施优娴摄)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高标准农田(施优娴摄)
小果“链”出大产业,科技创新添良方
7月17日,在大田乡紫冠蓝莓基地,“巾帼新农人”——“蓝莓姐姐”张群英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成员。现场,一丛丛蓝莓树根部由黑色的水管串联起来,“这是我们的滴管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发流失”,据工作人员介绍,蓝莓庄园应用最新的滴灌、回水同灌等现代农业技术,同时采取生态种植方式,确保绿色健康。张群英向队员们着重介绍了“紫冠蓝莓”品牌。除了蓝莓鲜果外,还有很多蓝莓农副产品,紫冠蓝莓年糕在年前开始热销,蓝莓酒以其酸酸甜甜为顾客喜爱,蓝莓饺子因创新性吸引年轻人尝试,蓝莓干更是吃不厌的美食。多元的蓝莓加工产品,不仅提高产品附加值,更降低传统鲜果种植对季节的依赖性,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蓝莓庄园的采摘体验、旅游流程也在逐渐完善和发展中。多元化经营策略,使蓝莓产品跨越传统业态,形成多样化的产品矩阵。团队成员还依据蓝莓庄园的独特资源与环境,量身定制了一套寓教于乐的亲子研学课程。
图为实践队员与“蓝莓姐姐”张群英的合影(邹依桓摄)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张群英(邹依桓摄)
图为实践队员在蓝莓基地实地调研(邹依桓摄)
电商擦亮“金招牌”,校企合作促发展
7月17日,在倩玲黄桃基地,实践队员在负责人胡倩玲的带领下,走进黄桃种植采摘田,探究黄桃的生长规律与种植环境。大田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本土黄桃品牌“一品笑”,在克重、甜度、果形等方面优势出众,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我2022年开始做电商直播卖黄桃,这属于‘三农’赛道,平台给了较大的推流,加强宣传并打造IP,得到了较好的流量。”谈及黄桃基地的直播之路,胡倩玲喜悦地说道。实践队成员就平台打造、曝光引流、品牌建设等问题与她展开交流与讨论,期望在新媒体与大田乡特色产业融合上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致富经验。最后,实践队成员为黄桃基地拍摄《浙师地小环带你玩》系列视频,巧妙运用镜头语言捕捉庄园的绿意盎然与黄桃基地的硕果累累,精心剪辑成引人入胜的宣传视频,不仅展现农产品的新鲜与诱人,更体现乡村生态之美与现代农业的活力。实践队依托校园平台扩大宣传,有效提升了大田地区“新农人”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黄桃基地参与采摘(卓捷莹摄)
图为实践队员为黄桃基地拍摄视频(卓捷莹摄)
颗颗硕果皆辛劳,农业兴盛系国运。此次调研,实践队员来到基层一线,近距离接触农村、农业、农民,在社会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更立志投身乡村振兴,争做“自找苦吃”的新时代青年。后续,浙师大地环实践队将系统总结访谈记录和实地情况,形成产业调研报告,为大田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纾困解难,聚焦三农问题,提高兴农本领,在乡村共富路上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徐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