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三联学院在安徽三联集团产学研一体化战略指引下,秉承“生为本、师为根、质量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办学、错位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服务地方新兴产业发展,探索出产教融合的“三联模式”。
为总结安徽三联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特色做法和创新实践,2024年6月5日—7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人民智库)专家调研组赴安徽三联学院开展实地调研。参与此次调研的人民论坛调研专家组成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北京交通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张星臣,同济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江波,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二级教授、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金昌,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人民论坛网总编辑陈阳波(调研召集人)等。
调研期间,人民论坛调研组专家一行先后赴安徽三联学院的智慧交通现代产业学院、数字创意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康养产业学院、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以及三联交通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安徽三联学院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成效亮点。调研座谈会上,安徽三联集团、安徽三联学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与调研组专家分别发言并交流。
调研组调研安徽三联学院智慧交通现代产业学院
调研组调研安徽三联学院数字创意现代产业学院
调研组调研安徽三联学院现代康养产业学院
调研组参观三联智慧交通体验馆
据了解,安徽三联集团是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的民营科教集团,系留日医学博士金会庆教授1990年回国创办,前身是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集团业务范围为产、学、研三大领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22家,主要分布在合肥、上海、北京、黄山、日本。
安徽三联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高等院校,由安徽三联集团于1997年投资创办,为安徽省第一所民办高校。学校的成立已分别载入《安徽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新中国70年安徽大事记》。现为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以工为主,管、经、文、艺、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开设本科专业48个。设有智慧交通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康养产业学院、数字创意现代产业学院、新商科学部、工学部、文学部等“三院三部”,全日制在校生18600余人。办学20余年,累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7万余人。学校充分利用三联集团产业、教育、科技优势,依托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专家资源,共同组建了交通安全应用技术、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数字艺术等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安徽省承接单位2项,获准建立安徽省非物质文化教育传习基地、安徽省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学科建设平台。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安徽省技术发明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产教融合标杆院校、全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等荣誉。
安徽三联创始人、安徽三联学院校长金会庆向调研组介绍学校发展情况
在调研座谈会上,安徽三联学院相关负责人重点围绕安徽三联集团基本情况、安徽三联学院产教融合及大部制改革情况、发展重点和难点等进行交流发言。安徽三联集团董事、安徽三联学院常务副校长江秀丽介绍道:“我们学校在2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历经产教融入(产学研1.0)、产教融通(产学研2.0)、产教融合(产学研3.0)三阶段,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创新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建设专业集群、打造双栖双能队伍等,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动对接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安徽三联创始人、安徽三联学院校长金会庆提到,“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承集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基因’,勇于创新和试错,如今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逐步健全,‘扁平化’管理改革有序推进,学生就业供不应求……我们希望通过三联人的共同努力,力争将三联学院打造成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标杆院校,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贡献‘三联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点评发言
人民论坛调研组专家高度肯定安徽三联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和成绩成效,并提出意见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指出,安徽三联学院这些年的办学成绩突出,在产教融合上特色凸显。专家们一致认为,安徽三联学院在一位兼具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的创始人带领下,不断解放思想,通过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以产业为纽带,遵循技术型人才培养逻辑,创新办学模式,实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融入社会发展和当地产业、高等教育体系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案例,其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进一步总结提升和推广。调研组专家建议,为推进安徽三联学院产教深度融合,要进一步做好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深入提炼总结“三联模式”,对外讲好产教融合故事,增强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久性,为其他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调研座谈会现场
更多调研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人民论坛网、《人民论坛》杂志和人民论坛全媒体相关报道。(刘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