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一名勤劳的农业“女制种人”像候鸟一样,在家乡与海南各地之间频繁来回,忙碌着她的制种事业,为了振兴乡村,她毅然留在家乡,带领农户走向制种之路。她身上,有乐观坚毅,有艰苦奋斗,有勤业精业,也有无私奉献,构成了农业事业的一幅“最美”群像图。
扎根基层,带领农户走向制种之路
“现在做什么事都得吃苦,敢做、敢想、敢担、敢闯,才能做到坚持把农业做下去”,1974年出生在江西萍乡市排上镇石甲坊村的张梅香,吃苦耐劳是她最本质的特征。做过加油员、开过饲料店、承包过乡村客运线、做过销售,初去海南时,人生地不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住的地方是在槟榔树下临时搭建的茅草屋,卫生条件差,蚊子、蛇蝎不时惊扰,起居生活条件很差。有时外出干农活回来,做饭的锅盆厨房用品被一偷而光,这些艰苦的生活环境非但没有让张梅香退却,身为花季少女的她甘受风餐露宿之苦却仍然痴迷于水稻制种,承包土地从最初的100亩陆续到1600亩,事业蒸蒸日上。
2018年,张梅香回到湘东区排上镇,注意到村里正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系列的惠农助农政策让张梅香意识到在家乡的农村、农业、农民也大有可为。打拼多年并小有成就的她考虑再三,最终决心回到家乡,成立自己的公司,将所学技术推广,带领排上众多农户走向制种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一点贡献,秉承着“服务南繁、制好种、产好粮”的宗旨,架起了一座田间到餐桌的“桥梁”。
自成立公司以来,在湘东区制种面积从300亩发展到现在2000多亩,产出杂交水稻种子十万余斤,主要分布在湘东镇美建村、河饶村、麻山镇山山村、排上镇排上村、石甲坊村等地,带动了周边上百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种植基地务工,其中田间管理人员在基地务工仅两个半月,收入就达2万余元。
技术推广,带头致富兴村
“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或是进厂做事了,留下的都是些中老年人,有些地都荒废了没人种,今年我们村里除了一些老人留下些口粮田,80%都流转给了她,过去一些抛荒田都利用了起来,还带动了一些中老年人再就业,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呀。”村里的人这样评价的。其实在湘东制种,并没有海南那样的好天气,受当地的天气影响,时常会有连绵雨季,种子收割时最怕的就是下雨,受过潮的种子一旦遇上连绵雨季得不到太阳照耀便会生长发芽,那样辛苦耕耘一年的收获就全部报废了。如今在张梅香的技术推广下,一派农家田园风光。
为了“春种秋收”“耕种管收”安全进仓的劳动成果,各个环节都有仔细研究和准备,张梅香在耕田、播种、施肥等技术环节都相对顺利,但是当稻种收下来后,却始料不及地碰上了意料之外的两大难题:晾晒和存储。于是在排上镇毛园村购买了废弃爆竹厂,盘活建造成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地,集制种、杂交种植、销售、农机服务、技术培训交流为一体,主要提供种子生产、稻谷烘干、粮食仓储、水稻种子烘干、菜油、茶油加工、农机等服务。为了帮助制种大户,种粮大户及农户节省收割成本及搬运,公司建造一站式全自动烘干2栋;考虑到农民种植杂交水稻收割后藏粮于地困难的问题,又建造标准化储粮仓5栋,共计两万多平方,占地面积30多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近日,张梅香荣获“萍乡市三八红旗手”殊荣,“我喜欢农业,既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能为家乡和乡亲们做一点贡献。”张梅香朴素的话语彰显着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情怀,对很多人来说,有一个能够实现志向的舞台,发挥自己所长,又能帮助他人,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张梅香带动了当地(脱贫)农户30多户就业,当地农民2023年增收60多万,她希望带动众多农民走向积极化、智慧科技化,把农业做的更好更远。(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