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一场初雪为彭州市桂花镇披上了银装。纯净的冰雪世界里,一年一度的春节民族联欢活动正在举行,藏族、羌族的歌舞声声,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一起拉开了新年的序章。身着民族服饰的少数民族同胞照样办年货、贴春联;专属网格员来到少数民族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家中,挨家挨户检查用电用气安全,解决生活困难。
皑皑凛冬却成春色,19个少数民族、669位少数民族同胞与当地居民其乐融融过春节的景象,折射出彭州市政法委高质量建设平安彭州的精彩实践,也成为彭州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
十几年前的桂花镇,因为少数民族的陆续迁入,纠纷冲突时时发生。为此,彭州市政法委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将促进桂花镇少数民族团结融合纳入平安建设重点工作。进入新时代,彭州市政法委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持续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新模式 化解纠纷更有效
2019年的一天,桂花镇藏族同胞多吉(化名)遇到了一个小麻烦。他家门前的小路被一辆停放的小车占了大半,使路面变得更窄,一辆3米高的货车勉强通行时撞歪了多吉家的雨棚,多吉拦下货车论理,但他只会几句简单的汉语,和货车司机沟通不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矛盾升级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派出所民警、网格员和一个叫保保支的老人及时赶到现场,三人了解事情缘由后各司其职,保保支做多吉的思想工作,网格员联系师傅维修雨棚,民警责成货车司机支付了维修费用,并警告了路边小车的车主,一起纷争就这样干脆利落的平息了。
三人调解小组中,保保支三言两语就说服了多吉,他是谁,多吉为什么如此信任他?原来,彭州市政法委和桂花镇党委在之前的工作中发现,藏族同胞非常信任自己的同族,通过同族人调解纠纷总是事半功倍。而移居到桂花镇的19个少数民族中,以来自黑水县瓦钵梁子乡的藏族占大多数。很快,黑水县瓦钵梁子乡籍流动党员彭州桂花党支部应运而生,桂花镇村(社区)党支部与流动党支部“多对一”结对,共同调解少数民族与当地群众的矛盾纠纷。而保保支正是流动党支部书记,由他出面调解总是每击必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平息了“三绕”征地拆迁等多起纠纷,这一党建引领新模式,打破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和文化隔阂,有效将少数民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藏族专属网格员 网格开出石榴花
扎西(化名)两天没来上学了,班主任的电话却打给了一个叫杨梅的90后女孩,杨梅随即满大街找到扎西把他劝回学校。扎西,藏族小男孩、父母离异又各自在外打工,他一个人留守在家无人照顾,导致他性格孤僻,厌学。杨梅,藏族姑娘,桂花镇藏族专属网格网格员,藏语翻译。网格员和网络里留守儿童之间的暖心故事就此上演。杨梅将小扎西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她充当起扎西的家长,给扎西开家长会,为扎西保管生活费、带扎西看病就医,衔接社会资源为他进行心理咨询……4年了,现年12岁的小扎西终于能够主动与人接触,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杨梅成为了他最信赖的亲人。
杨梅服务的藏族专属网格是针对少数民族同胞分散居住这一特征,彭州市委政法委会同桂花镇,打破常规治理网格边界划分的。杨梅以汉藏双语,藏族身份等优势成功当选,通过“一员跨多格”的管理新模式,服务众多少数民族同胞,帮助他们融入新的大家庭。
拓展民主协商 奏响“幸福和声
清晨,桂花镇农贸市场已经一片繁忙,晨光中,摆摊的藏族妇女格外惹眼,她们身着藏族传统服饰,出售的土特产也颇受欢迎,成为农贸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8个摊位是社区免费提供的,这大大降低了藏族妇女的经营成本,为增收上了一道保险。而这一举措最初的想法来自一个叫“心连心”的议事会。
“心连心”议事会是彭州市政法委携同桂花镇组织14名联络员,整合社企、村贤、志愿者等各方资源搭建的资源共享合作平台,旨在提高基层自治的参与度、促进民主决策、解决问题和优化方案。目前,议事会已经举办12场,为藏族妇女提供免费摊位、打造社区民族文化活动室等7个议题被社区采纳。
在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道路上,彭州市守正创新,不断巩固加深民族团结,从最初的化解纠纷不出镇,到如今的主动回应少数民族群众需求,有效促进藏汉群众融合交流,努力描绘出了“民族石榴籽 幸福桂花里”的美好图景。(彭州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