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生态的蓬勃活力,将如何促进“双碳”目标如期落实?从二氧化碳减排到零排,再到负排,加速全球脱碳,削减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甲烷排放,正是实现碳中和进程的具体行动。解析“双碳”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态势,天府永兴实验室联席执行主任、天然气绿色开发利用研究中心主任赵金洲教授指出,“立足能源消费现况,合理优化能源结构,我国天然气发展至少在二十年内机遇大于挑战,扩大应用领域及应用场景是为关键。”他亦在2023天府碳中和论坛期间呼吁,以科技创新之力,通过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激活相关产业绿色发展澎湃动能。
创新引航,高能级实验室助力成都、四川产业发展
当推动能源领域发展的浪潮蓄势而起,汇聚了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天府永兴实验室(简称:实验室)突显“高精尖”导向,做强做优现代化、高效能的创新平台,助力成都乃至四川的能源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据赵金洲教授介绍,作为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的核心平台,实验室揭牌时间不足两年,发展已取得成效。特别是以实验室主任张远航院士牵头的团队,依托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协助相关单位和部门工作,有效降低了大运会期间成都的空气污染程度,为全力保障“成都大运蓝”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验室参与成都大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合影
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人才聚集,于科创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实验室组建了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与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减污降碳协同、碳中和集成耦合六大研究部,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减污降碳评估等13个研究中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承担省部级项目8项,立项实验室有组织科研项目重大项目9项,重点项目8项,申报2024年第一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在液态有机载体储氢关键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池制氢关键材料、废弃油气井地热能高效开发与就地发电关键技术研究等8个方面取得进展。
技术演进,“双碳”背景下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新径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从高碳向低碳转型是必然要求,非化石能源逐渐替代化石能源是必然趋势,但由于对技术进步要求高、受气候影响大,非化石能源的发展需要时间。天然气作为最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技术成熟度高,在非化石能源成为主力能源之前,加快天然气发展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的最现实选择。据预测,2030年-2040年,天然气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而目前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只占8.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3.5%,更远低于美国的33.1%,发展空间巨大。
因拥有优越的天然气资源禀赋,承接国家战略,四川、重庆可做实做大做强我国战略大后方的天然气能源基础。牢牢把握资源、区位优势之外,赵金洲教授对于现阶段如何发展天然气应用给出了相关建议,“首先,要持续开展科技攻关,为加快天然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其次,要扩大天然气利用;今年9月27日,国家能源局在《天然气利用政策(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被业界誉为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天然气利用新政’,反映了国家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扩大了天然气应用范围;在天然气达峰之前,国家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加速推进天然气替代煤炭和石油,促进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天然气的应用领域及应用场景,扩大液化天然气(LNG)替代原多使用汽油、柴油的场景,规范并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
掺氢天然气管网系统仿真技术及应用资料图
立足四川,在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天府永兴实验室设立的天然气绿色开发利用研究中心(简称:中心),在衰竭气藏注空气原位制氢协同提高采收率研究方面,可将天然气采收率再提高3%以上,已计划下一阶段加快开展现场试验;于页岩气纳米赋能超临界CO2压裂-置换-驱替-埋存增产减碳一体化方面的技术研究是实验室成果转化重大支持项目,下一阶段将首先在川南页岩气区应用,并筹划成立技术和产品开发公司。同时,中心在天然气管网掺氢输送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参编我国首部《掺氢输送安全运行规程》,所研究的“油气管网仿真与智能运行系统”荣获2023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十大创新优秀案例。
引智聚才,夯实“双碳”领域高质量大会的品牌力
延伸“创新链”,扩大“朋友圈”,发力构建协同融合的产业生态,实验室着力将“天府碳中和论坛”打造成为“双碳”领域高质量大会并形成年度系列品牌,以汇聚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思维碰撞、增进合作共识,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验室资料图
2023天府碳中和论坛(简称:论坛)于岁末再成业界盛事。对于本届论坛主题,赵金洲教授表示,成都市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今年成都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号工程”,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布局建设的实验室,汇聚碳中和领域人才、信息、资源等各类创新要素,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平台,“如何推动碳中和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今年论坛聚焦‘科技与产业转化并行,助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研讨,以进一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中和科技创新中心,助力成都市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论坛汇聚20余位院士,围绕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与产业转化交流研讨,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发布2023年度天府碳中和技术创新典型案例,鼓励企业对标先进,因需施策;实验室与重庆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力合资本等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签约,探索深化产学研结合。新增设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分论坛”亦是亮点,其以“科技创新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组织实验室多个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现场路演,推动实验室科研团队、创新资源与地方企业及相关产业园区的精准对接,引聚实验室创新资源在蓉落地。
实验室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这其实是实验室打通“基础研究引领,应用技术主导,技术集成创新,产业集群打造”创新全链条,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工作的广域延展,“今年,实验室成立成果转化部,理顺成果转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育种、护航、提质、加速’的成果转化体系。”据悉,今后,科技成果转化将一直是实验室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实验室内部,以成果转化为最终目标设立实验室有组织科研项目;对实验室各参建单位已有的新原理、新技术,由对应的研究中心通过有组织科研项目在实验室内形成原理样机或演示样机,再通过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形成工程样机或产品样机,完成对应知识产权所有权的转移与成果的熟化。此外,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中试场地及相关设施设备,助力成果完成工程样机的制造以及小量产品的生产;以“创新链”对接“产业链”,协助项目对接市场成熟的基金公司以及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助力产品的投资与产业化运营。(图/文 天府永兴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