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保护传承优先,巩固羌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成果”“发挥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强化农文旅多元互融”“坚持‘生态为本’,建设自然生态观光地”。
10月28日,在2023年阿坝州文化和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上,松潘县进安镇、壤塘县中壤塘镇、理县桃坪镇、马尔康市马尔康镇、黑水县芦花镇被阿坝州委、阿坝州人民政府命名为阿坝州第三批特色文化旅游名镇,通过分享经验做法和成效,大力推进阿坝州“旅游+”“+旅游”,增强旅游与文化、生态、体育等产业的关联度。
金川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金川县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创建为载体,精心打造展示金川、宣传金川的示范窗口。金川县以建设“大东女国阳光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将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围绕雪梨品牌化、梨园景区化、梨品产业化、三产一体化,突出“春赏花、夏品果、秋观叶、冬沐阳”特色牌,深入挖掘东女、红军、乾隆征战等文化内涵,抢抓梨花节、雪梨采摘节、红叶节等关键时间节点,带动本地群众将果园变为花园、将民房变为客房,“味美金川”土特产品变为送礼佳品,乡村市场消费活力持续激发。同时,坚持推行“旅游+”模式,依托“一花一叶”“一果一畜”“一水一矿”优势资源,构建以乡村旅游为主导、文化创意为特色、高原特色农业为辅助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全面夯实乡村旅游发展根基。
茂县:高质量建设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茂县作为首批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古羌城、唯一的中国羌族博物馆,拥有营盘山遗址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申报《羌年》等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羌族银饰锻造技艺》等18个省级非遗项目,培养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9名、州级传承人47人。为大力推动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茂县成立“古尼”羌情协会、羌绣协会等羌文化社会组织,编辑出版全国羌区第一部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集成《茂县民间文化集成》,以文铸魂化人。同时,加快推进以中国古羌城文化综合产业园为核心、多区域为支撑的“1+N”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羌绣、羌笛、羌银等羌文化工艺产业。在文旅融合发展下,已累计创建坪头羌寨等4A景区3个、黑虎羌寨等3A景区8个、天府旅游名村1个,培育“云上玥”“将军官寨”等高端文创和民宿品牌。
理县:加快“冰雪避暑胜地”发展建设
近年来,理县按照“春观山花、夏避酷暑、秋赏红叶、冬玩冰雪、体验藏羌风情,住寨子、泡温泉、看雪山、吃藏羌火锅、跳藏羌锅庄”的全域全季全时全景旅游态势持续拓展,推动毕棚沟龙头景区提档升级,培育梭罗沟阳光情人谷、蒲溪古羌原乡等新景点,推进圣洁吉柯、和美官田等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持续丰富洗肺静心、观景养目、赏花摘果等多样融合产品,“大景区+小节点+乡村游”的产业链向全域延伸。坚持“一乡一节一韵”,接续举办二月二“夬儒节”,端午节“屯兵祭”、六月六“大禹祭”等节庆,屯兵故里甘堡、将军故里沙吉、禹王故里汶山、宰相故里古城“四大故里”品牌享誉在外,“朴头红女故里、嘉康红盐精神、宝殿寺红色群众路线、佳山红军长征过羌乡”等红色教育旅游基地建设初具雏形。同步推动“毕棚沟戏雪园、鹧鸪山滑雪场、孟屯河冰雪馆”三大冰雪品牌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精心打造“户外+体育、户外+文化、户外+生活”等绿色户外赛事活动新场景,加快全旅游业态发展。
从城市喧嚣到山川远阔,从纷扰忙碌到山野宁静。阿坝州锚定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战略目标,扎实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建设,精心打造展示阿坝、宣传阿坝的示范窗口,涌现出了黑水县卡龙镇才盖村、若尔盖县求吉乡甲吉村、马尔康市松岗镇莫斯都村等一批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发展强劲的特色文化旅游名村。
在黑水县卡龙镇才盖村,自然风光独美,新旧藏寨风情十足,特色水果种植整齐规范,每年出产大量松茸、羊肚菌以及各类野生的食用菌和虫草、川贝、羌活、木香等各类中药材,而这只是黑水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黑水县锚定“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擦亮“大长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4大品牌,推动“旅游+”“+旅游”跨界融合发展。其中,三奥雪山登山游、环达古冰川自行车赛、重走雪山长征路、彩林马拉松、夜游羊茸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羊茸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昌德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嘎尔庄园入选天府旅游名宿,黑水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处处是景点,全域皆旅游。阿坝州将着力抓好培育旅游市场新业态、创新旅游市场新场景、催生旅游市场新模式、构建旅游市场新格局、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营造旅游市场新环境,全力育业态、拓场景、优模式、促融合,预计到2027年生态旅游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