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四川农业大学“铸心振农点•青春行”社会实践团队在四川成都、资阳、达州、绵阳、凉山、阿坝、宜宾、河北邢台、重庆、甘肃陇南、广东揭阳、浙江衢州、贵州遵义等地点,围绕农村空心化进行了为期25日的实地走访及线上访谈活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乡村规划必然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农村空心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加重,使得农村经济、产业、劳动力等都受到了影响。因此,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本次实践的调研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在此期间,团队成员遍布全国各地开展调研活动,邀请在外务工人员以及目前仍留在农村生活的农民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农村空心化对他们的农业生产方面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与主管农村工作的相关政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目前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难题和对农村空心化现象的看法,最终收集到375份有效问卷。
在调查的11个村庄里,重度空心化村庄有3个,中度空心化村庄有5个,轻度空心化村庄有3个。由此可见,中国各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空心化村庄。在人口方面,有9个村庄外出人数高于50%,致使村庄劳动力人数严重不足;而11个村庄的年平均收入在5万4左右,大大低于国家的国民人均收入的10410美元,同时根据问卷调查,有67%的人认为城乡收入差距非常大,追求高收入、高质量生活变成了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原因。在土地方面,根据调查可以看到,有9个村庄的第一产业从业率低于50%,其中最低在20%左右,土地利用率低,这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威胁。
经过一个月的实践调研,大家对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在农业生产中始终用创新思维坚持改革和发展,将多个村庄进行统筹,打破边界隔阂,整合资源,实现协同发展。通过体制创新优化协调、统一打造农村社区管理机制,为留守群体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完善设施服务。同时加强城乡人才双向流通,做好乡村人才振兴,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助推农村农业生产发展,打造留得住人的乡村。(杨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