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规禁止幼儿园小学化,2025年6月起实施。家长焦虑孩子上小学跟不上?关键在于培养识字、思维和英语启蒙等基础能力,而非提前填鸭。科学引导+能力培养=轻松幼小衔接,告别焦虑!"
幼儿园小学化,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可谓是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现象,但确是常谈常新的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成才,不希望自家孩子从一开始输在起跑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出发点是好的,迫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并不意味着做法就是正确的。
在现如今如此快节奏化、信息化的大背景环境下,太多太多的父母把孩子的成长看成一场“赛跑”,过早且过度地灌输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幼儿小学化”便应运而生而且愈演愈烈。所以说这样的教育不是自发滋生的,而是被动滋生的,也就是说先有市场需求才会有了这一举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教学中“学”和“玩”并非对立。让孩子愿意去学习一样新东西,首先离不开好奇和兴趣,幼儿教学完全可以通过游戏方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方为上上策。由于家长们的过分焦虑、相互攀比,偏偏在孩子最该释放天性时候去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幼儿园教育功利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过度把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来当做自身招生的“筹码”。
“揠苗助长”的结果很可能事半功倍,甚至让“小苗”受到挫伤。“玩中学,学中玩”,显然玩不是目的,学也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幼儿教育提倡的是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单一的成绩去评价孩子,更不要用力过猛去“助长”,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顺势而为,才能让孩子成才,更成人!要懂得是否赢在起点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是赢在终点、赢得人生!让“小苗”茁壮成长,长成祖国未来的苍天大树,这方是真正的“大赢家”!
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本意不是拔苗助长,而是静待花开。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在沙池里专注探索、在积木区合作搭建、在户外活动中开怀大笑时,我就更加坚信,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他们长大后才能成为真正有担当的大人。这就是“去小学化”最大的意义,也是我们广大教育体系党员干部、的使命。
文/张艳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