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的校园里,“要不要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念头,藏在不少学生的心里。可能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还没适应就察觉学校并非预期;可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越学越发现专业与兴趣背道而驰;甚至有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临近终点却仍想为理想“再拼一次”。
大学退学的选择并非个例。在精华学校,每年也都有因为各种原因从大学退学重回高中课堂参加高考的回流生,梳理他们的经历不难发现,通过一年的系统复习实现成绩进步、叩开理想高校大门、最终选择心仪专业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
当然,他们在下定决心复读之前也同样面临着纠结,主要集中在这三点:
●很多知识早就忘得差不多了,捡起来还来得及吗?
●复读这一年,心理压力我扛得住吗?
●万一明年高考成绩还不如第一次,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种“想走又不敢走”的进退两难,也是他们真真切切经历过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往届精华大学回流生的故事,或许他们的故事能给正在处于犹豫和困惑中的你一些启发——
另外,如果目标是参加 2026 年高考,报名前的这几天,就是你们不能错过的最后机会。
一、很多知识遗忘了,捡起来还来得及吗?
其实不用过分担心“知识遗忘”的问题。你们曾经历过一次高考,核心知识点的框架早已在脑海中打下基础,只是暂时被大学课程覆盖。比起首次备考的高中生,你们更清楚高考的考点重点:数学的公式推导逻辑、语文的阅读答题模板、英语的语法体系,这些“底层知识”不会完全消失,只需针对性复盘就能快速唤醒。
2024 届精华毕业生王同学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2022 年,她的高考成绩已能稳稳进入 985 高校,但出于对清北的执着追求,她选择放弃国内录取,转而踏上留学之路。因难以适应国外的环境与生活,她犹豫再三,在 2023 年 10 月报名了国内高考,但直到2024年2月,才下定决心从国外回京。之后在精华用短短 4 个月时间,重新拾起高中知识、填补知识空白,最终在老师们的全力托举指导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下,以 691 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这个故事展现了人的无限潜力,更印证了知识遗忘后也可以在短时间内重新捡回来。
不仅是重拾旧知识,甚至学习新知识也不是障碍。
2021届的陈同学,第一次高考只有400多分,被一所普通高校录取,为了不留遗憾,她选择了复读。而2022年北京考生遇上了新教材高考元年,多个科目的教材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历史和政治,添加的新知识点非常多,几乎是旧教材的两倍,这一年复读的学生,学习任务很艰巨,课程安排也很紧张。但陈同学在精华老师的帮助下不懈努力,最终考出562分的好成绩,圆梦211高校。
经过大学阶段的历练,你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控力已远超高中时期,这会让知识复盘的效率更高。根据往年回流生反馈,只要坚持每天专注复习,1-2 个月就能找回高中时的解题手感,毕竟“有基础的捡漏,永远比从零开始更容易”。
二、复读这一年,心理压力扛得住吗?
一方面,很多大学回流生的心理压力源自同龄同学,害怕自己比他们晚一步。精华2023届毕业生小牧刚开始也是这样想的。
2022年,成绩一向稳定在670分左右的小牧失误考了649分,因不想比别人“走得慢”,他选择进入西安交大。入学后,小牧就发现,身边的室友都非常努力,彼此之间“内卷”严重。“我心想,在大学里‘卷’一年跟回高中再‘卷’一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付出的努力差不多,但是换来的前途可能却是截然不同的。从漫长的一生来看,早一年上班和晚一年上班也没什么区别,所以我决定回京复读。”在精华学习的一年,他紧跟老师的节奏,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扑在了学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以684分考入北京大学。
所以,你们不需要和别人对比,毕竟有人早一步进入社会,有人慢一点追求理想,本就没有统一的人生时间表。比起在不喜欢的专业里浑浑噩噩四年,用一年时间为理想院校拼一次,这份“为自己负责”的选择,会让你更有底气面对外界的声音。
另一方面,很多回流生担心自己不能承受复读的高压。复读一年的压力确实存在,但你们比高中生多了一层“清醒认知”,更何况,你们已经经历过一次高考的考验,对考试的紧张感、不确定性都有了应对经验,再次面对时心态会更平稳,所谓的心理压力,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扛。
精华2025届毕业生张同学第一年因为志愿填报失误被调剂到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在决定退学复读的时候也担心压力过大,自己难以承受,但经历过后,他说:“回过头看这一年的生活,我好像并没有感受到特别大的压力,也没有经历巨大的波动,我基本上过得挺开心的,因为离开了那个完全不适应的大学环境,身处在一个适合我的学习氛围中,老师很有能力,教得很好,与同学相处融洽,每回的考试分数都给予我自信。通过复读,我不仅在成绩上有所提高,而且更加重视自己的未来,变得愈发主动、坚定,学会更加努力地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结果。复读这个决定做得太好了。”
如今,他已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三、万一明年高考成绩还不如这次,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首先要明确,“成绩不如第一年高考”的概率,远低于“通过复读靠近理想”的可能。毕竟你们已经经历过一次高考,已经知道自己的短板,是某科偏科严重,还是心态失衡发挥失常,复读时针对性弥补,比如数学弱就加强刷题总结,语文作文差就多练素材积累,相当于“带着地图找宝藏”,比盲目备考的成功率更高。
退一步说,即便成绩没有大幅提升,这段复读经历也绝非“竹篮打水”。一年的专注备考,会让你们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为人处世得到显著提升,这些能力无论未来继续升学还是就业,都是宝贵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你们愿意为理想再拼一次,这就足够了,青春也就没有遗憾了。
2022年,小瞳以679分的高考成绩以及物理竞赛省级奖项的加持,通过强基计划叩开了北京大学天文系的大门,但天文课程像一片浩瀚却陌生的星海,令他难以找到航向。纠结很久,他还是决定跟随内心的声音:复读重新参加高考!
在精华复读一年,适度的考试频率、洞若观火的成绩分析、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三者合力,让他在高考中取得687分,再次考入北京大学,但是这次可以学习心仪的专业。
他说:“回望这一年,最大的收获远不止于分数的提升,更在于一场深刻的自我认知与蜕变。
我曾是一个习惯性逃避问题的人,不愿直面压力。第一次高考后选择北大天文系时,其实内心早已明白,天体物理并非我擅长的领域,我的动力不足。但那个暑假,我却选择了用游戏麻痹自己,逃避思考未来,以‘差不多就行’来自我安慰,试图掩盖内心的不安。然而,人生许多课题,逃避只会积重难返,最终需要以更大的代价偿还。专业选择的困境,如果能在入学之初便正视,也许还可以争取转专业的机会。我却因为逃避和缺乏规划,错失良机。直到大二转专业窗口关闭,才被迫以复读的方式‘纠偏’。
决定复读的那一刻,我终于踏出了改变的关键一步。这绝不是命运的偶然馈赠,而是我主动推动的结果。它让我刻骨铭心地领悟:人,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有所规划,有所行动。如今看来,复读这条‘曲线救国’的道路让我收获了超乎预期的成长。”
当然,回流复读从不是“孤注一掷”的盲目尝试,选对一所专业的复读学校,往往能让备考之路少走弯路、事半功倍——这也是很多大学回流生成功圆梦的关键。精华学校作为北京最大的复读机构,拥有47年悠久的办学历史,成为很多大学回流生的第一选择。
对于回流生最关心的学业,精华有着精准适配的教研体系和教学体系:例如学校教师同步参与海淀教研,构建了主题教研、分层研讨、高考试题研讨和学术前沿学习“四位一体”的校本教研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紧扣高考核心;小班制教学让老师能聚焦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针对回流生的知识断层特点,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关注与指导;学校自主研发的成绩分析系统,能快速定位弱科弱项,帮回流生避开“盲目刷题”的误区,让学习更高效……
在心理状态上,精华的关怀同样细致:每周的“成长驿站”视频分享心态调节的实用策略,传递温暖与力量;每周的班会梳理学习节奏、缓解焦虑,提高学生内驱力和自制力;更有心理教师与专职班主任“双陪伴”,及时疏导情绪、坚定备考信心……
精华让备考不再是孤独的“硬扛”,而是有温度的“稳步前行”。因此每年都有大学回流生在精华创造奇迹,实现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