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设计和艺术指导:陈思的物理与数字融合叙事

2025-10-20 11:43:51     来源:

在设计、科技与文化快速融合的时代,体验设计师与艺术总监陈思(Si Chen)正以跨学科的方式,探索人们体验世界的新方式。作为2025 MUSE设计大奖金奖与银奖得主,她的多元实践跨越景观建筑、品牌叙事与数字创新——从在全球顶尖的景观/环境设计公司中塑造线下体验,到在纽约、柏林等地有名的设计和艺术活动中塑造虚拟互动体验。

她将自己的创作理念定义为 “物理与数字融合叙事(Phygital Storytelling)” ,致力于连接线上线下的体验叙事。

1. 景观建筑背景对你今天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景观建筑训练了我的大局观。我把设计看作一个平衡环境、动线与情感的整体。这种思维方式也影响了我的数字创作:即使做沉浸式装置,我也把它看作一个由光、质感和节奏组成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孤立的画面。这让我在设计体验和品牌叙事时,更能打造出连接线上与线下的完整体验

2. 在全球顶尖景观设计公司工作的经历,如何影响了你的创作路径?

我十分感谢这段经历,有幸和许多全球顶尖的品牌合作 (比如 Ritz Carlton, NEOM, Red Sea Development, Hard Rock, Wynn, and Lotte),从中学习如何用空间和体验讲品牌故事。在这段经历中我还带领团队使用AI可视化和实时渲染技术,并把这类数字工作方法推广到全公司。

这让我成为一个既能创意构想,又能快速学习利用新技术执行的设计师。我也更理解:设计领导力不只是关于形式,更是关于如何激发团队的创造力。

3. 你的金奖作品《Ten out of Ten》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认可,它揭示了你怎样的创作方法?

这个作品展现了我对跨文化叙事的重视。这是一个为泰国观众设计的中国美食体验*包括线上和线下)活动。我建立了一个跨文化适配框架,通过材料和象征,把文化元素转化为大家可以共享的体验。例如,用泰国蒸笼代替中式蒸笼,用鱼露罐代替酱油坛,并调整颜色以符合当地审美。

这不是表面装饰,而是基于同理心的创新。我不只是在设计“体验”,而是在设计文化之间的沟通方式。

4. 你如何在融合物理与数字叙事的同时,保持情感的深度?

我喜欢探索“真实与虚拟之间的那个模糊地带”。在我的作品《Touch at the Infinite Weave》中,一只手从黑暗中伸出,点亮一串光的星座——它象征着在数字时代,我们依然渴望彼此连接。这件作品探讨了脆弱、共情,和伸出手的勇气。

这个想法贯穿我现在与未来的工作,未来我计划加入Jerome Haferd Studio,我将通过物理与数字的叙事方式,为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场所设计链接过去与未来的体验,包括线上线下的活动,网页,宣传用的物料,社交媒体内容,物理空间,和空间内的元素等。用科技激活情和记忆,这也是我在这个领域所带来的核心价值。

5. 你在AI与可视化研究的整合上也获得了认可,你的做法与他人有何不同?

很多人用AI是为了更快或模仿某种风格,而我用它来增强感知力。我引入AI和实时渲染,不是为了省事,而是作为想象的催化剂,帮助团队在设计早期就能“感受”到空间的氛围。

我也把这种思路带到教育中,教学生用AI和3D打印把情绪变成实体形态。我认为,在设计越来越自动化的今天,科技应该为艺术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6. 你的银奖项目《You Are the Canvas》让观众成为共同创作者,为什么这很重要?

因为参与能带来真正的连接。在布鲁克林时装周上,我设置了互动画布,实时捕捉观众涂鸦并投影出来,之后这些图案还被做成可穿戴服饰。这证明创意可以协作,可持续也可以很社交——剩余的布料和画布都被重新利用。

这反映了我对科技的态度:科技是邀请人参与的工具,不是用来炫技的。

7. 你如何定义当代“体验设计”中的创新?

创新不是新工具,而是建立新连接。 我曾为一场气候会议设计互动装置,它会随人接近而变化,把环保数据变成可感知的叙事。这就是我理解的体验创新:用情感+逻辑,让复杂信息变得直观可感。

我的优势在于整合不同领域——把空间设计、体验设计,品牌叙事,和艺术指导转译成统一而有诗意的系统。

8. 你的项目跨越多个文化与地区,你如何在全球化设计中保持文化的真实感?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节奏、色彩与仪式。我的创作始于倾听——倾听语言、故事与感官习惯,从熟悉的元素出发,而不是强加外来的形式。

无论我是在沙特、泰国还是纽约,我的目标都是与社区共同设计,而非为他们设计。

这种敏感性塑造了我今天的声誉——打造出既具地方性又具普遍共鸣的空间,让人们在体验中认出自己。

9. 哪位体验设计师或艺术家最启发你?为什么?

我一直很喜欢Es Devlin。她能把想法变成会呼吸的沉浸世界,证明科技也可以很有诗意。我的实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文化和生态层面。像她一样,我设计“惊奇”,但也设计“连接”:连接文化、物理与数字、科技与人性。

我希望继续从独立的角度创作,让科技、人性和设计共同成长,而不是越来越远。

10. 展望未来,你的创作之路将走向何方?

未来几年,我将通过艺术指导、科技、体验设计,与教育领域的跨界合作,继续拓展我的实践, 探索在科技,尤其是AI迅速爆发的未来时,有什么新的可能,能创作出什么新的体验。 我将与柏林艺术双年展、COPE NYC与Jerome Haferd Studio合作。

与COPE NYC的合作中,我将担任体验设计顾问,开发跨学科工作坊,带领青年与社区成员学习AI辅助3D设计与可持续艺术创作。我们还将共同策划沉浸式展览,融合时尚、视觉艺术与环境设计。

与此同时,我也将作为艺术指导顾问与Jerome Haferd Studio合作,参与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空间设计项目, 线上与线下的品牌叙事项目,融合科技与人文情感的体验设计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将把纽约历史建筑重新构想为文化体验空间——通过物理和数字的空间与品牌叙事,让公共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人们探索和链接当地文化的桥梁。

结语

陈思通过融合环境艺术、体验设计,品牌叙事,艺术指导,科技与人文情感,探索出自己独特的路径。她的作品既有智慧,也有温度,成为连接未来的新可能的桥梁。她将体验设计与艺术指导结合在一起,正推动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创新时代。

 

标签:

猜你喜欢

国家级非遗项目:让“华佗中医正骨”技艺传世留芳
数据赋能,良品铺子跑出“稳”与“快”新节奏
心安为家 同梦同行——长城人寿广东分公司第20届客户服务节圆满举办
交银人寿河北省分公司开展“敬老月”金融教育宣传,守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
“烫手山芋”变“香饽饽”,开歌评估如何让一宗短年限工业地产实现溢价?
开歌资产评估,发掘企业无形价值,护航市场经济稳健运行
东成再度入围「亚洲品牌500强」,排名攀升彰显行业领跑之势
同心雁S-ERP:新法规下医疗器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鲸量引擎深入秦巴山区,数字赋能留坝乡村电商人才孵化
老字号的新使命:北京同仁堂助力“中医康养”走入千家万户
广州穗雅医院怎么样?以严谨医疗态度,把控诊疗每个环节
广州穗雅医院好吗?聚焦男性健康领域,提供专业守护方案
广州穗雅医院正规吗?打造一患一医一诊室,全流程守护患者隐私
北京中医医院金力医生10月份出诊时间
超凡新声,「依」见倾心!iKF携手演员蒋依依共探耳夹系列魅力
守护鼻腔健康,陪伴幸福童年 中福会少年宫联动 BGO 鼻精灵公益行
湾区合作谱新篇!“弦系家国·乐颂华章”国庆音乐会在香港奏响国民教育最强音
蓝带啤酒三亚数字生产基地正式启航,以智能制造开启百年传奇新篇章
2025年全国省级健康教育联席会在辽宁大连召开
金粟归仓,贡享沁州——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2025年新米上市
巴口香推出辣皮子牛肉干新品:匠心传承三十年,味觉创新再出发
再走长征路·红色服务心——红色之旅延安站圆满收官
【CIM 加速,AI有方】No.2|格创东智GT Insights用AI工作流改写半导体智造决策范式
浅醺猫DIY鸡尾酒获20亿战略投资
“中国钛谷”新观察:高端特材加速国产替代,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ubras “解开每个结”,解锁女性开启自我关注的“轻盈时刻”
焖一锅温暖,藏一季秋实,思乐得焖烧锅解锁霜降滋补新滋味
创新沃土育新苗 智造平阳引凤栖2025中国·平阳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致敬百岁老兵缪昆
亿纬锂能技术突围:固态电池与储能创新打开增长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