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六盘水华佗正骨医院,“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技术”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江冰、陈琦、刘洪霞、孙建强、曾凡江荣获该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称号。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作为华佗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技术一派第二代传承人,已故华佗正骨医院江志东院长怀揣着对中医骨伤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成为中医骨伤技艺传承与创新的践行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中医正骨手法”灵魂人物
江志东(1947年出生),上世纪60年代,他便随我国中医骨伤名家蒋绍林先生(四川合江人,华佗正骨一派第一代传承人)学习蒋氏正骨术,21岁出师行医,通过自我领悟学习,总结出现今华佗正骨医院“独门绝活”: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技术。其自拟科研课题《拱桥式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医骨科最高荣誉尚天裕国际科学奖二等奖。他撰写的“山村地区要加强中医接骨”一文被世骨联秘书长高度认可,发表在中医最权威的报刊“中国中医药报”上,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中央电视台《致敬奋斗者》栏目、新华网、中国网曾专题报道。



在江志东的带领下,华佗正骨一派第三代传承人极其重视对传统中医正骨技艺的传承推广。其亲传弟子江冰(盘州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华佗正骨医院董事长);陈琦(盘州市第一届政协委员、华佗正骨医院院长);刘洪霞(华佗正骨医院院务院长、中医骨折治疗师);孙建强(华佗正骨医院骨伤科主任、中医骨折治疗师);曾凡江(华佗正骨医院上肢科主任)继承了江志东先生中医接骨核心技术,将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技艺不断优化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传承数千年的中医正骨技艺做出了完整全面的科学定义。



据华佗正骨医院陈琦院长介绍:中医在骨折治疗上首选闭合复位,80%的骨伤患者都可用中医正骨手法接上,并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疗效相同,但价格对比明显,这也是中医正骨的优势。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是对患者身体的保护,更能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稳、准、轻、快的正骨绝活
六盘水华佗正骨医院“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技术” 以“诊断准、见效快”著称,其手法特点可概括为“稳、准、轻、快”。患者常“未觉痛,骨已归位”,无需麻药和手术便能解决问题。此技术在传承传统中医正骨手法和小夹板外固定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理论,根据肌肉韧带走向,骨折创伤移位机理,既复位骨骼,又理顺筋肉。治疗后,配合特制方药疏通气血,改善局部肿胀、促进骨痂生长,促使骨折、脱位部位更早愈合,真正做到了标本兼治。这种“手到病除”的技艺,在西南中医骨伤领域独树一帜,至今已为100000余例骨病患者创造了康复奇迹。也成为华佗正骨医院骨伤科“独门绝活”。此技术避免了临床上很多不必要的骨伤开刀手术带来的风险,不会遗留永久性伤口疤痕。避免了手术创伤和二次手术取钢板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广泛适用于:各类骨折、脱位、创伤。尤其适合生长发育黄金期的少年儿童。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国医院专科【骨科】排名第一)武勇教授及国内知名骨科专家一致认定: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有很好的实用性。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技术优势:
1,手法正骨——稳 准 快;,
2,小夹板固定——量身定制,因人制宜;
3、特制外敷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4、功能锻炼——康复快、促愈合。
传承为任,创新为径

中医传承,首先是人才培养。人才是中医骨伤事业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华佗正骨医院成立20年,始终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作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次入选国家非遗传承名录,医院将继续开拓进取,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结合医院的发展目标和患者的实际需求,推动医院成果转化全方位管理,将临床工作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更好地守护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