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非遗,是古人的浪漫;而今观之,是今人的传承。君可见浪漫与惊鸿藏于漆扇之中,君可见山水与天地落于葫芦之上。滁州学院中华文化探索团赴合肥市宣传非遗文化小分队于7月28日下午2:00~5:00在琥珀街道开展了两场非遗文化宣讲活动。
宣讲一:葫芦灿光华,夕阳不老春
葫芦,自古有福禄之意。葫芦烙画将具有吉祥意义的葫芦与中国画相结合,碰撞出独一无二的中华美学,让古典与古朴之美相融,古人与今人之念共鸣。

图为实践队员所制的葫芦烙画 丁俊羽/提供
在现场,我们演示了葫芦烙画的创作。当电烙铁的笔尖在葫芦上飞舞,温度在喧嚣,山水、花鸟、人物等跃然于葫芦之上。每一个葫芦都造型不同,得天独运,用之创作均有不同的雅趣。我们还宣讲了非遗文化知识,邀现场之老人们品葫芦之趣,知文化之瑰丽,学非遗之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为老人们讲解非遗文化 陶梦圆/提供
宣讲二:漆扇水之美,总角习之乐
大漆是传承了千年的颜料,来之不易,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说。我们给孩子们看了非遗漆扇视频,还介绍了珠编、皮影、蛋雕等非遗文化。
在现场,孩子们体验了漆扇的制作:将颜料摇匀滴入水中,用搅拌棒搅动几下就可以下扇,垂直入水或摇动下水均有不同的花纹。

图为孩子们制作的漆扇 周岭、赵云志/提供
以漆为笔,以水为画,跨越千年的浪漫在此刻绽放。孩子们兴奋地制作漆扇,配色丰富大胆而具有想象:或点墨洒金,或红蓝相交,或紫黄绿相杂。水是最好的礼物,它赋予了漆扇独特的不确定性与美之韵味,让非遗之美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在指导下孩子们制作漆扇 赵云志/提供
我们非遗文化宣讲团将非遗文化在老人与孩子中传播,将非遗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中,传承千年非遗文化,宣讲我们的古典之美!

图为实践队员和孩子们的大合影 丁俊羽/提供
撰稿人:丁俊羽
摄影人员:陶梦圆、周岭、周传浩、赵云志
团队负责人:丁俊羽
